9月1日,网易发布通知,倡导员工在内部沟通时使用昵称,去掉“哥、姐、总”等称呼。对于昵称申请,网易通知要求称,易读易记,大方得体,积极向上,符合自我的理想人设。


网易取名没有限制,系统一开放大家发现富贵、旺财、二狗、小强、铁柱等接地气的昵称均已经被申请。

互联网公司取花名,网易不是第一个了,很多互联网企业早就已经取掉了“总”,“哥”,“姐”的称呼。

早在2013年12月,360掌门人红衣教主周鸿祎便在内部邮件中严厉杜绝叫“总”。他表示,如果在一个公司听到这个“总”、那个“总”,说明官僚文化已开始扎根,这种公司没有未来。

在周鸿祎看来,带一个“总”字,潜意识里带着上下级,充满了等级感,谁还敢给“总”提不同观点?“创新,就是think different。没有了不同观点,怎么会有创新?”

更早还有联想1999年就发了"无总称谓“,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也要求联想取消“总”的称呼,用人名代称,要求员工称自己为“元庆”。

最值得阿里骄傲的企业文化之一也是取花名,马云在阿里是“清风扬”,张勇是“逍遥子”
张一鸣,罗永浩都是在企业内部提倡"无总称谓“的践行者,去”总“、”哥”、“姐”早已是互联网企业的共识了。

互联网企业为什么热衷于员工取花名?

头衔称谓是障碍

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,在人际交往中辈分是不可逾越的鸿沟,“哥”、“姐”、“总”是尊称,是尊敬的表现。
生活中年轻人与父母意见无法统一时,父母一句话就镇压了我们所有想法:“你得听我的,我是你爸/妈”。这就是典型的头衔压死人。
-c

生活中头衔称谓决定了某个人的辈分层级位置。辈分高的对于辈分低有一种天然管束教育的权力。

职场中也是如此:头衔称谓是辈分层级话语权决策权......的象征,不同的称谓人构成了不同层级的圈子,圈子壁垒加强,阶级感明显。

“哥”、“姐”、“总”形成的天然壁垒和阶级封锁了各种不同的声音,就如古语说:“见什么样的人,说什么样的话。”企业听到的声音永远都是某一个层级该听到的声音,老总的声音是“结论”,“哥”、“姐”的声音是成功的经验,“弟”、“妹”的声音是天方异谈。

头衔称谓成了企业管理的最大障碍,头衔级别的高低代表了意见的权威,代表了决策的正确性大小,自上而下建立假、大、空的王国,一叶障目自以为是。

员工取花名,是为了消除企业成员阶级感,严肃性,减少上下级的沟通不等性。
-c

非头衔称谓是企业发展的发电机

遇到以下情况你会第一个告诉父母吗?

  • 有男朋友\女朋友第一个告诉给谁?

  • 遇到困难第一个人求助的人是谁?

  • 古灵精鬼怪的想法第一个分享人是谁?

  • 想去尝试的时候想商量的第一人是谁?

  • 心情不好第一个想到的是谁?

以上问题的答案,相信很多人都不是父母。

很奇怪父母明明很爱自己,为什么总有些话说不出口?

很多人认为是害怕父母担心、代沟,其实不是而是不敢越级,就算越级向上沟通都是无效性大于有效性,要么被否定,要么被代替做决定,久而久之就不沟通。

-c

企业也是同样道理,企业发展是由人来推动的。

人与之间是否愉快和谐,能否畅所欲言是关键。畅所欲言是人自我表现最普通的方式,是每个人对外天然输出唯一渠道。

互联网行业的快速性,用户的快速增加企业价值才会增加;互联网行业的跨界性,互联网行业具有的边界模糊的特点,因此企业之间经常进行跨界竞争;互联网的快速迭代性等使得互联网企业比传统企业应变能力要快,创新能力要强。

企业应变要有速度,创新能力要强,首先要做的是解放员工的天性,解放天性首要的就是畅所欲言,畅所欲言就要营造内部的沟通氛围。

非头衔称谓——花名,可以忘却对方的身份,地位,建立平等的沟通基础。有了良好沟通的土壤企业才能有更好抓住市场的机遇发展。
-c

非头衔称谓符合90、00后基本需求

目前社会新生主要力量是90、00后,他们是互联网下成长的原住民一代,彰显自我,追求自由,平等是基本需求。

非头衔称谓的企业文化,能建立一个多元、包容、自由、轻松的氛围,更容易留住人才。
-c